我国民间素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意思是说冬季合理服用滋补食物及药物,能补充营养物质,调节和改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那么,冬季进补应该补什么?怎么补才科学?为此,寻医问药特邀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何华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为广大网友讲授冬季进补的相关知识。
专家说:冬至前后是进补的最佳时间。
——问:为什么冬季需要进补?冬季进补有时间的概念么?还是说冬季任何时候都可以补?进补多久最合适?
何华教授: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这时人的皮肤、肌肉的纹理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人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而且人们的食欲也比较旺盛,所以这时是进补的最好时节。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冬季气温寒冷,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免疫能力下降,易诱发或加重许多慢性病。寒冷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响机体激素调节,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的代谢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谢分解加快;其次是影响机体的消化系统,使人提高食欲并消化吸收也较好;第三是影响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相应增多使钙、钾、钠等矿物质流失也增多。因此,这些变化都需要相应的营养素进行合理调节,以防机体在冬天环境中出现上述一些生理变化。冬季进补时间:一般选择在立冬后至立春前,冬至前后为最佳时间。但进补时间还要因人而异。如患有慢性疾病而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要较长时间的进补,可选择立冬后直至立春;一般体质而又不需大补的人,则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问:哪些人群适宜进补,哪些人群适合平补呢?
何华教授:阳气虚弱者、易患冬病者、养生益寿者均适宜冬季进补。正常人要进补,应该在中年进行,男性在40岁左右开始出现“肾气衰”现象,女性35岁左右开始精力不济,面部焦枯,头发脱落,故此时适合进补。另外,中年人的脾胃运化功能优于老年,既能进补亦能受补,故最适宜进补。平补也就是以性能平和的食品或药品来进补,如谷类、豆类、乳类、水果和蔬菜等。不论健康人或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病人都可以采用平补法。
——问:在冬季不同体质的人群应如何进补,如阳虚、阴虚、阴虚火旺等?如何分辨自己属于那种体质?
何华教授:中医将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列举几种体质的特征和进补方法。
(1)阴虚体质:以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为特征。食宜滋润,可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常用中药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枸杞子、桑椹等。
(2)阳虚体质:以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为特征。食宜温阳,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鸡肉、带鱼、狗肉、麻雀肉、鹿肉、黄鳝、虾、刀豆、核桃、栗子、茴香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常用中药如鹿茸、益智仁、杜仲、菟丝子、肉桂、人参、黄芪、桑寄生、核桃等。
(3)气(血)虚体质:以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象虚缓为特征。食宜益气健脾,食物如粳米、小米、山药、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牛肉、鸡肉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同时可配伍少许行气之品如陈皮、砂仁等,以防止气机壅滞,影响消化。常用中药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黄精等。
(4)痰湿体质:以面部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肥胖,痰多,身重困倦,口粘或便溏、舌体胖、苔滑腻、脉濡滑为特征。食宜清淡,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常用的食物可选用冬瓜、赤小豆、扁豆、蚕豆、海带、枇杷叶、海蛰、橄榄、萝卜、洋葱、紫菜、荸荠、竹笋等。常用中药如党参、扁豆、砂仁、陈皮、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冬瓜皮等。
(5)湿热体质: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口苦口干,身重困倦,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特征。食忌辛温滋腻,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少食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药物调养可用甘淡苦寒清热利湿之品,如黄芩、黄连、龙胆草、虎杖、栀子等。
(6)气郁体质: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舌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细为特征。食宜宽胸理气,宜食如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蘑菇、柑橘、萝卜、洋葱、丝瓜、菊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常用玄胡索、香附、乌药、川楝子、枳壳、青皮、郁金等疏肝理气解郁的中药。
(7)血瘀体质:以面色晦暗,皮肤偏暗或色素沉着,易患瘀斑、疼痛,口唇暗淡或紫,舌质暗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为特征。食宜行气活血,宜食如山楂、醋、玫瑰花、金橘、黑豆、黄豆、香菇、茄子、油菜、羊血、芒果、番木瓜、红糖、葡萄酒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常用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鸡血藤、茺蔚子等活血养血的药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