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有的人在买来新衣以后就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但其实衣服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会添加不少化学添加剂,如果买来直接穿着,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引起皮肤病。专家建议,新衣服穿之前先清洗,可减少化学刺激,并减少皮肤病感染几率。
案例一:有一个女生在网上上传了一张图片,整条腿上布满了红色的小疙瘩,她解释说,这是自己把刚买的名牌牛仔裤穿上身后半天就出现了这种症状,医院皮肤科医生说,这是一种过敏反应。
案例二:刘小姐一向追求形体美,新买来一条牛仔裤就迫不及待地穿上了,怎奈下肢奇痒难忍,而且越来越严重,外阴部更甚。开始她仅做了局部清洗,并服用了抗过敏的药物,牛仔裤照穿不误。直到下肢及外阴部搔抓溃破,才找医生诊治。皮肤科医生是由于牛仔裤中的有害化学物刺激以及裤子过紧摩擦引起的皮炎和湿疹。
案例三:以前媒体曾经报道过一位服装售货员,因为强烈的过敏反应突然休克,幸亏及时送医才捡回性命。使她差点丧命的凶手就是衣服燃料中的苯胺。
新衣害人 都是化学制剂惹的祸
新衣为什么会危害健康?了解一下服装在制作过程中的一般工序及其添加的相关材料便会知晓。为了服装的美观,生产厂家经常使用多种化学添加剂来处理。例如为了衣料的防缩防皱,采用甲醛树脂予以处理;衣料增白多采用荧光增白剂处理;为保持服装的挺括,一般要作上浆处理,如此等等。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有的还会损伤肝脏、神经系统和免疫功能。
新衣的衣料是经过印染而成的,现代用于印染各种纺织品的染料品种繁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人体有害,有的有诱癌促癌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婴儿衣裤中的一些化学染料和添加剂,竟是诱发小儿白血病的因素之一。此外,为了使服装在保存及运输过程中防霉和防蛀,亦少不了使用防虫剂和防霉剂,它们对人体健康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可低估。尤其对皮肤黏膜娇嫩、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的小儿,以及过敏体质者,其危害更大。
专家建议:新的衣服穿着前一定要清洗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周文龙:服装的染料和某些化学成分对于人体皮肤可引起化学刺激,对某些人群会产生皮炎。停止穿用该服装后,一般会逐渐消失。新购服装在穿着前应该清洗一次,不仅能够洗去服装加工中的一些不洁成分,色牢度差的服装第一次洗涤也可以洗去浮色。
此外,在你买这件衣服前,已不知有多少人试穿过,如不幸某个人有皮肤病,这样也很容易传播感染的。
所以,新衣服穿上身以前,一定记着要清洗一次。注意不要用肥皂和洗衣粉,用温水泡一泡,当然,水里面可以加点中性的洗衣液,要是没有洗衣液,放小半勺盐也可以。
过敏体质要尽量避开过敏因素
苯胺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印染、照相显影、溶剂、制药辅剂等。除了苯胺外,食物、花粉、霉菌、动物皮毛、服装中的染料、色素、各种纤维、甲醛等都会引起过敏。例如:有人不能穿毛衣,只要一沾身就会过敏,这主要是对丙烯酸纤维过敏引起的,这种纤维具有高弹性和高蓬松性,毛纺和棉纺业很喜爱用它,但是,它却是一种过敏原。还有些人对色素、染料过敏,如胭脂红、靛蓝、亮黑等颜料过敏。
不要小瞧了过敏,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是无法预期的,而且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因此,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必须做一个过敏源检测,了解自身过敏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
有些过敏源无法避免,如空气中的花粉、霉菌、细菌等,只有经过脱敏治疗,才能控制病情,达到治愈的目的。
专家提醒说,过敏体质的人需要做一个过敏原检测,尽量避开过敏因素。一旦出现风团(俗称“风疹块”)、胸闷、心慌、恶心等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120,错过了抢救时机,将会危及生命。
1.甲醛
即福尔马林,主要用于染色助剂以及提高服装防皱防缩效果的树脂整理剂。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过程中会逐渐释出游离甲醛,通过人体呼吸道及皮肤接触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的炎症,还会对眼睛产生刺激。甲醛能引发过敏症,还可诱发癌症。
2.二甲基甲酰胺
是化纤布料纺丝过程中的有机溶剂,对人的皮肤、眼睛和粘膜刺激较大,皮肤接触会有麻木灼痛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皮肤发红、皮疹、干燥等过敏症状;吸入体内会引发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伤及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出血;还容易损伤肝脏,出现全身乏力、食欲差,有可能出现肝肿大和转氨酶升高等情况。
3.直链烷基碘酸盐
有些衣料用合成洗涤剂漂洗,其中所含的酒精、硫酸和直链烷基碘酸盐等化学成分,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如果漂洗不干净、不彻底,长时间穿着还会引起妇女不孕症。
4.萘
有些毛料或丝织服装为防虫蛀,常进行萘处理,萘易于挥发,很容易被黏膜、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此外,羽绒服装中细小的羽绒纤维与人体皮肤接触或被吸入呼吸道后,可成为一种致敏源,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渗透性强,血清蛋白与水分渗出或大量进入皮内组织,使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皮疹、风团、瘙痒等反应。
相关阅读